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2:25:21   浏览:967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


法〔2012〕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根据《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结合法院系统实际,现就在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以下简称“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队伍建设重中之重来抓

  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政法干警应有的政治本色、宗旨理念、价值追求和基本操守。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是从政法系统实际出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政法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有效推动“三个提升”的重要载体。王胜俊院长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明确指出: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在强化思想认同上下功夫,在实现知行统一上下功夫,在拓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效果上下功夫,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融入干警的思想和行动,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

  各级人民法院要认真学习领会周永康同志、王胜俊院长相关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法委《意见》精神,深刻认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加强法院队伍建设、有效推动“三个提升”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上来,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当前法院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切实做到动员部署到位、具体措施到位、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取得实际效果,使各级人民法院广大干警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强化宗旨意识、端正价值取向、提高司法能力,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二、正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四个方面目标任务进行。一是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法本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感情认同,自觉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二是进一步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切实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司法、为谁服务”的根本立场问题,在思想上更加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三是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强化严格执法的意识,提高正确理解、把握、运用法律和政策的能力,坚持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四是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严格自律、廉洁司法。

  按照中央政法委《意见》要求,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要坚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正确引导、分类施教,依靠群众、开门教育,注重实践、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要在确保人人参与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领导干部、一线干警、新进干警的教育学习。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实践。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针对不同类型干警的特点,突出不同的教育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紧密联系执法办案实践,引导干警切实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在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上。

  三、认真落实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具体任务

  (一)认真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各级人民法院要以全体干警为对象,以领导干部、一线干警、青年干警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大学习、大讨论。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央政法委编写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为主要内容,采取研读文件、讨论交流、宣讲辅导、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广大干警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切实在强化思想认同、实现知行统一上下功夫。要组织法院领导干部和广大干警,结合法院队伍建设和执法办案实践,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理论研究,为学习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

  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举办新任中级和基层人民法院院长培训班,继续举办高、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主题培训班,增强法院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廉政意识,提高他们谋全局、抓大事、带队伍、善管理的实际能力。高级人民法院要抓好中级、基层人民法院其他新任领导干部的集中培训。高、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基层法官全员轮训时,要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作为必修内容进行重点培训。上半年,各级人民法院要对所有2009年以来新进青年干警进行一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培训。

  (二)认真组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专题学习。各级人民法院要采取专题学习等形式,组织广大干警集体观看中央政法委制作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片,深入开展座谈讨论,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政治观点、法学观点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感情认同。

  最高人民法院组织机关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中央政法委举办的专题学习,集体观看中央政法委制作的专题片,接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教育,增强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以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各级人民法院要围绕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组织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法院文化作品;结合各地法院具体实际,总结提炼各具特色的法院院训、法院精神;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主题征文、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运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司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传播,使之有机融入法院文化建设之中。积极创办具有特色的内部刊物,增加各级人民法院网络的文化含量,加强法院内部环境的文化塑造,积极营造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

  围绕宣传和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推进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将研究制定法官誓词,推行法官宣誓制度;以法院文化建设为主题举办全国大法官专题研讨班,组织召开全国法院文化建设推进会,研究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规划措施;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法官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组织创作反映詹红荔同志先进事迹的电影。各级人民法院要围绕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开展专题调研,认真落实法官宣誓制度,积极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四)表彰宣传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执法办案实际,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意发现、培养、树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今年第三季度,中央政法委将在全国政法系统集中表彰一批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届时,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做好法院系统先进典型的评选推报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全国法院重大先进典型报告团,举行弘扬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各高、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组织先进典型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巡回宣讲,通过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广大干警领会、感悟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五)按照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规范司法行为。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贯彻落实《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和《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坚持专题培训与经常教育相结合、集中整治与经常督查相结合、典型示范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培育干警职业精神和职业信仰,促进干警恪守职业行为规范,切实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公正、高效、廉洁、文明的司法行为上。

  各级人民法院要把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下去。按照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第三季度要广泛开展“开门评警”活动,组织干警深入群众调查走访,广泛征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和干警队伍的意见建议,查找自身差距,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要利用执法办案中不作为、乱作为造成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司法公信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认真落实审务督查制度,针对审判执行工作中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治理。认真总结近年来规范司法行为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解决执法办案中的不公正、不廉洁、不文明、不规范等问题,提高司法行为规范化水平。

  (六)努力提高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能力。各级人民法院要围绕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广大干警执法办案的核心能力。要在认真搞好各级各类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立足岗位、服务实践、全员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全员岗位大培训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庭审观摩、 “裁判文书无瑕疵”活动,评选优秀示范庭审、优秀裁判文书、办案标兵、岗位能手,促进干警进一步提升岗位业务能力。

  各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推行上下级法院干警双向交叉挂职,坚持新招录干警下基层锻炼,实行法官到立案信访窗口短期轮岗锻炼,促使干警全面提升审判业务能力。积极推进学习型法院建设,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搭建紧贴审判的团队学习平台,健全完善岗位学习的组织推动、检查考核、激励约束、成果转化等制度机制,促使广大干警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和司法能力。

  四、切实加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机构。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同创先争优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合并办公,在政治部设立办公室。各级人民法院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促指导。最高人民法院将适时开展调研、督导活动,及时编发教育实践活动简报,推动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各高、中级人民法院要在抓好本院活动的同时,加强对下级法院开展活动的指导。各级人民法院领导同志要分别选择一个基层单位作为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加强对联系点开展活动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提高。

  (三)坚持统筹兼顾。各级人民法院要把教育实践活动同创先争优活动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各地开展的各种专项活动纳入其中,统筹谋划,科学安排,协调推进,正确处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全员参与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坚持以往好的做法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努力做到教育实践活动与审判执行工作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切实把主题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在审判执行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上。

  (四)搞好宣传引导。最高人民法院利用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审判》杂志、《政工通讯》等载体,开设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及时反映各地法院活动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宣传法院系统司法为民、公正廉洁的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闻宣传和工作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促进活动开展。

  各高级人民法院要在今年年底前对本地法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于今年12月15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各地法院开展活动有特色、成效好的做法和经验,望及时报送。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山东省城市房产纠纷仲裁条例》的决定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山东省城市房产纠纷仲裁条例》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山东省城市房产纠纷仲裁条例》的决定已于1997年10月15日经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山东省城市房产纠纷仲裁条例》的议案。鉴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已公布施行,城市房产纠纷仲裁由依据该法重新组建的仲裁机构承担,因此,决定废止1992年5月10日山东省第七届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城市房产纠纷仲裁条例》。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0月15日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交通部


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确保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总结事故经验教训,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各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交通厅(局)、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部属港口、工程、救捞、航道、航务企业事业单位及双重领导港口(以下简称“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以及各地港航监督部门(含各海上安全监督局,下同),对本省、本单位船舶或辖区水域内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按本规则统计报告。
船舶交通事故是指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
船舶污染事故、船员工伤和失足落水事故以及船舶发生船员、旅客自杀或他杀事故等,不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对船舶交通事故,应按下列分类统计报告:
(一)碰撞;(二)搁浅;(三)触礁;(四)触损;(五)浪损;(六)火灾;(七)风灾;(八)其他。
本条中“其他”类事故,是指(一)至(七)项分类、以外因素造成的船舶交通事故。
第四条 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船舶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具体分级标准见《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表》。
第五条 事故统计资料属于国家机密,对外提供和公布统计资料时,应遵守《交通部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具体办法》和其他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 事 故 统 计
第六条 船舶在统计期内发生事故,不论是否已处理完毕,均应按本规定统计填报。填报时未处理完毕的事故,处理完毕后应予以更正;跨年度结案的事故,更正时应注明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其损失金额应统计在发生年内。
第七条 除第九条规定情况外,船舶发生一般事故等级以上事故(以下简称“一般以上事故”),应按以下规定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
(一)各省交通厅(局)对本省所属船舶发生的事故,应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本单位)〕》。
(二)各省交通厅(局)的港航监督部门对本省辖区水域内的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应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辖区)》。对外省船舶在本辖区水域内发生的事故,应及时填写《船舶交通事故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寄送事故船舶的所属单位(乡镇船舶寄送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和事故船舶所属省交通厅(局)。各省交通厅(局)应将其纳入本省事故统计中。
(三)交通部各海上安全监督局和长江港航监督局、黑龙江港航监督局应将本局辖区水域内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辖区)》。
(四)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将其所属船舶(包括所属单位兴办的各种形式的航运企业的船舶,下同)发生的事故,按月度和年度分别统计,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本省(本单位)〕》,并及时填写《通报》,寄送事故发生地的省级港航监督部门,省级港航监督部门应将其纳入本辖区水域内事故统计中。
(五)川、湘、鄂、赣、皖、苏六省所属船舶和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在长江干线内发生的事故,上报交通部的同时,应抄报给长江港航监督局。
第八条 乡镇运输船舶发生的一般以上事故,应严格按上述规定将所有数字填写在船舶交通事故报表的乡镇运输船栏目内。
第九条 各省交通厅(局)对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舶发生的事故,应单独进行统计,并于每月10日和每年1月20日前,按月度和年度分别填报《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报表》,上报交通部,并应及时通告船舶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
第十条 小事故由各单位自行统计,不必上报交通部。
第十一条 非交通部门的中央直属企业船舶发生的事故和社会兴办的各种形式的航运企业船舶发生的事故,以其申请开业的主管部门作为事故统计归口单位,将事故报省交通厅(局)。
第十二条 船舶发生碰撞事故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船舶之间发生碰撞事故,已确定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的,由该方统计;未确定责任方或双方负有同样责任的,各按二分之一件统计;我国船舶与外国籍船舶发生碰撞,不论责任属谁,均应由我方按一件事故统计。
(二)碰撞事故造成的船舶沉没数、死亡人数由责任方或主要责任方统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按责任比例分摊数统计(同时注明对方损失的分摊数)。责任未明确前,沉船艘数、死亡人数暂由沉船、死人方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各自按本方损失统计,责任确定后再按上述规定予以更正。
(三)碰撞事故等级以直接经济损失确定时,应以各方直接经济损失的总和,按大船一方的事故标准确定。
(四)一次碰撞事故,无论当事船有几艘,在按第七条(二)、(三)项进行统计时,均只作为一件事故统计,沉船艘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按各方总和统计。
第十三条 船舶搁浅,直接经济损失没有达到一般以上事故标准的,停航达十二小时以上至七天内,作一般事故;停航七天以上至三十天内,作大事故;三十天以上作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一般以上事故等级的,按其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十四条 船舶发生触碰事故后,船舶本身受损和造成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水上水下建筑物损失,均列入触损事故统计,其事故等级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触碰非法设置的障碍物,应列入非责任栏内统计。
第十五条 船舶发生浪损事故,由给他船造成浪损的一方统计。
第十六条 船舶遭到同一强风袭击,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内不论受损船舶有多少,在事故统计时,均统计为一次风灾事故。沉船艘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均按实际数统计。
第十七条 船舶发生火灾引起的交通事故仍按第四条的规定确定事故等级,但本规定不影响公安系统按有关规定统计。
第十八条 已保险的船舶发生事故,计算直接经济损失不应排除保险公司赔付的部份。
第十九条 各省交通厅(局)所属运输企业和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按月统计填报船舶安全面考核指标,并上报交通部。
船舶安全面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以上事故船舶总艘数
船舶安全面=1--------------------------×100%
本省(本单位)船舶总艘数
第二十条 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应按月向交通部统计填报每总吨经济损失考核指标。
每总吨经济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以上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
每总吨经济损失=--------------------------------------
本单位(本省)营运船舶总吨位的总和
各省交通厅(局)考核每总吨经济损失指标可参照本条执行。
第二十一条 船舶沉没或造成全损,按以下规定进行统计:
(一)船舶沉没或遭受严重损坏以后无修复价值的均作为沉船统计。
(二)20总吨或14千瓦以下船舶和非机动驳船,虽沉船但未死人,且在二个月内打捞出水的,按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事故等级。
第二十二条 由于机务事故导致发生船舶交通事故的,应作为机务事故统计,其所造成的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均应列为机务事故损失。但为全面掌握船舶交通事故情况,仍须按第七条规定如实按船舶交通事故报表填报。

第三章 事 故 报 告
第二十三条 船舶发生事故必须迅速向船舶所属单位和就近港航监督机关报告。如无就近港航监督机关,除及时向就近县、地、市交通主管部门或在国外向我驻外使、领馆或航运代表机构报告外,事后应及时向船舶所属辖区的港航监督部门报告。
第二十四条 各省所属船舶发生重大事故,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发生重大、大事故后,按船舶隶属关系分别由船舶所属省交通厅(局)或船舶单位用电话、电报、电传等方式逐级上报,并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快速上报至交通部。
第二十五条 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应以代码21至24的形式,各省交通厅(局)应以代码21至28的形式,将本月发生事故的所有数字,于次月五日前通过电报、电话或电传快速报告交通部。
第二十六条 船舶交通事故报表,月报应于每月10日前和年报应于每年1月20日前上报交通部。
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月度统计期为每月1日至月末;年度统计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各省交通厅(局)的月度统计期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年度统计期为上年12月26日至本年12月25日。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快速报告,应按下列代码和内容编制:
代 码 内 容
1 发生事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2 船舶所属单位: 船名: ;
3 发生地点(经纬度或航段或具体地点):

4 载货吨数或载客及船员人数:
损失吨数:Q 死亡人数:A 受伤人
数:B
5 事故原因: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月度快速报告,应按下列代码和内容编制:
代 码 内 容
21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的事故件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事故件数:J 乡镇运输船舶
事故件数:X ;
22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沉没艘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沉没艘数:J 乡镇运输船舶
沉没艘数:X ;
23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发生事故的死亡人数: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事故的死亡人数:J 乡镇运
输船舶事故的死亡人数:X ;
24 本省(本单位)所属船舶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交通系统运输船舶的直接经济损失:J 乡镇运
输船舶的直接经济损失:X ;
25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件数: ;
26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沉船艘数: ;
27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死亡人数: ;
28 本省辖区全部船舶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第二十九条 各省所属船舶发生重大事故,部大型骨干企事业有船单位的船舶发生重大、大事故,在填报船舶交通事故月度报表时应附有事故简要概况;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应将调查处理报告报交通部。
第三十条 发现已报事故报表出现统计错误的,上报单位应在核实订正后,将有关数字和情况及时报交通部。
第三十一条 已经上报的事故统计数字,任何个人无权修改。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则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船舶”指各种排水或非排水船艇。
“碰撞”指船舶之间和船舶与排筏、移动式平台之间相互碰撞造成事故。
“搁浅”指船舶搁置在浅滩上,造成停航或损坏。
“触礁”指船舶触碰或搁置在礁石上。
“触损”指船舶触岸壁、码头、航标、桥墩、钻井平台等固定物或沉船、沉物、木桩、鱼栅等障碍物。
“浪损”指船舶余浪冲击其他船舶、排筏、设施等造成损失的事故。
“火灾”指船舶遭受雷电、爆炸、火烧致损达到事故等级标准的。
“风灾”指船舶遭受强风袭击造成事故。
“交通系统船舶”指交通部门各单位所属船舶。
“非交通系统船舶”指交通系统船舶以外的其他船舶。
“乡镇运输船”指凡乡镇中企事业单位、个体、合伙经营户、承包经营户的运输船及合法从事季节性营运的农船、乡镇渡船(含义渡船)。
“非交通部门的非运输船”指非交通部门管辖的未取得营运许可证的水库工作船、农船、渔船以及无证无照船舶。
“交通部大型骨干航运企业”指长江轮船总公司、上海海运局、广州海运局、黑龙江航运管理局、大连轮船公司、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及其各分公司。
“直接经济损失”指船舶修理费、检查费、施救费、事故处理费、赔偿费,包括一次性赔偿费、货损赔偿费、抚恤费等。
“沉船”指船舶不论任何原因,由于舱内进水,失去浮力而致货舱或驳船的甲板、机动船最高一层连续甲板浸没二分之一以上。
“责任事故”指由于船员的操作过失、违章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
“非责任事故”指不是本船船员操作过失或违章造成的或遭遇自然灾害虽经采取措施仍造成损失的事故。
“本省所属船舶事故”指本省所属船舶在其境内或境外发生的事故。
“本省辖区水域内所有船舶发生的事故”指中央直属企事业船舶、本省所属船舶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船舶在本省管辖水域内发生的事故。
第三十三条 计算直接经济损失时,船舶因事故在国外进行修理的实际修船费用,按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国家调整人资币与外汇比价折合人民币计算,但统计时,须同时注明实际外汇数目。
第三十四条 本规则中所称“以上”,包含本数。
第三十五条 本规则解释权属交通部。
第三十六条 本规则自一九九0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一九八五年修定的《船舶海损事故统计、报告规定》及其补充通知同时废止。
第三十七条 各省交通厅(局)、部大型骨干企业事业单位、各港航监督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并报交通部备案。
船 舶 交 通 事 故
----------------------------------------------------------------------------------------
标 级 | |
等 准 别 | 重 大 事 故 |
级 | |
------------------------------------------------|------------------------------------|
| 1.死亡3人及以上 |
20000总吨以上或14704千瓦以上的船舶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 3.直接经济损失150万元以上 |
------------------------------------------------|------------------------------------|
10000总吨以上至20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7352千瓦以上至14704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30万元以上 |
------------------------------------------------|------------------------------------|
5000总吨以上至10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3676千瓦以上至7352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
----------------------------------------------------------------------------------------
----------------------------------------------------------------------------------------
3000总吨以上至5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2266千瓦以上至3676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以上 |
------------------------------------------------|------------------------------------|
1500总吨以上至3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103千瓦以上至2266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以上 |
------------------------------------------------|------------------------------------|
1000总吨以上至15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735千瓦以上至1103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
------------------------------------------------|------------------------------------|
500总吨以上至10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368千瓦以上至735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35万元以上 |
------------------------------------------------|------------------------------------|
300总吨以上至5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221千瓦以上至368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以上 |
------------------------------------------------|------------------------------------|
200总吨以上至3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47千瓦以上至221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
------------------------------------------------|------------------------------------|
20总吨以上至200总吨以下或 | 1.死亡3人及以上 |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14千瓦以上至147千瓦以下的船舶 | 3.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 |
------------------------------------------------|------------------------------------|
| 1.死亡3人及以上 |
20总吨以下或14千瓦以下的船舶 | 2.船舶沉没,全损或无修复价值 |
| 3.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 |
----------------------------------------------------------------------------------------
注:1.凡符合表内标准之一的即达到相应的事故等级。
2.本表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3.船舶等级的划分,拖船按主机额定功率划分;其他船按总吨划分;未核定
分 级 标 准 表
------------------------------------------------------------------------------------------
|
大 事 故 | 一 般 事 故
|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0万元以上至150万元 | 2.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至70万元
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至130万元 |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50万元
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至100万 | 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至30万元
元以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至7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以上至20万元
下 | 以下
------------------------------------------------------------------------------------------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6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至15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以上至10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以上至3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以上至8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以上至25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以上至6万
下 | 元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至10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6000元以上至1万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500元以上至3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750元以上至7500元
下 | 以下
------------------------------------------|----------------------------------------------
1.死亡1~2人 | 1.人员有重伤
2.直接经济损失7500元以上至2万元以 | 2.直接经济损失450元以上至7500元
下 | 以下
------------------------------------------------------------------------------------------
吨位又无功率的船舶按载重吨比照总吨划分。
船 舶 交 通
本省(本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
总 计 |
----------------------|
一、责任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非| |------------|
交|中 |大 事 故 |
通|------------------|
系| 渡 船 |
统|------------------|
船|其 | 重大事故 |
舶| |------------|
|中 |大 事 故 |
|------------------|
| 乡镇运输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其 他 船 |
------------------------------------------------------------------------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单位)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船 舶 交 通
本省(本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总 计 |
----------------------|
一、非责任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非| |------------|
交|中 |大 事 故 |
通|------------------|
系| 渡 船 |
统|------------------|
船|其 | 重大事故 |
舶| |------------|
|中 |大 事 故 |
|------------------|
| 乡镇运输船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其 他 船 |
----------------------|
三、外国籍船舶 |
------------------------------------------------------------------------
注:(1)安全面: 每总吨经济损失: 注(2)其中机务事故导致船
单位负责人: 统计人: 填报日期: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单位)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舶交通事故件数: 沉船艘数: 死亡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元):
船 舶 交 通
(本省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总 计 |
----------------------|
一、中央直属企业船舶 |
合 计 |
----------------------|
运 输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渡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港作、工程、供应 |
交 通 船 |
----------------------|
| 重大事故 |
其 中 |------------|
|大 事 故 |
----------------------|
其 他 船 |
--------------------------------------------------------------------------
事 故 报 表 交业1表
辖区) 年报:1月20日前
年 月 月报:月后10日前
------------------------------------------------------------------------------------------------
船 舶 沉 没 或 全 损 |
----------------------------------------------------------------------------------|
合 计 | 其 中 | 经济损失
----------------|----------------------------------------------------------------|
艘 |吨 |马 | 机 动 船 | 钢 质 船 | 木 质 船 | 水 泥 船 | (元)
| | |----------------|--------------|--------------|--------------|
| | | 艘|吨 |马 | 艘 | 吨 | 艘 | 吨 | 艘 | 吨 |
| | | | | | | | | | | |
数 |位 |力 | | | | | | | | | |
| | | 数|位 |力 | 数 | 位 | 数 | 位 | 数 | 位 |
----|----|----|----|----|----|------|------|------|------|------|------|------------
12|13|14|15|16|17|18 |19 |20 |21 |22 |23 | 24
------------------------------------------------------------------------------------------------
------------------------------------------------------------------------------------------------
船 舶 交 通
(本省
填报单位: 一九
------------------------------------------------------------------------
项 | 事 故 分 类 |伤亡人数 |
|----------------------------------|----------|
部 目 |合|碰|搁|触|触|浪|火|风|其|受 |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撞|浅|礁|损|损|灾|灾|他|伤 |亡 |
----------------------|--|--|--|--|--|--|--|--|--|----|----|
|1|2|3|4|5|6|7|8|9|10|11|
------------------------------------------------------------------------
二、本省船舶事故合计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交|------------------|
|其 | 重大事故 |
通| |------------|
|中 |大 事 故 |
系|------------------|
| 渡 船 |
统|------------------|
|其 | 重大事故 |
船| |------------|
|中 |大 事 故 |
舶|------------------|
|港作、工程、供应 |
|交通船等 |
|------------------|
|其 | 重大事故 |
| |------------|
|中 |大 事 故 |
--|------------------|
| 小 计 |
|------------------|
| 运 输 船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