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3:00:58   浏览:801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

山西省大同市人大常委会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

  (2005年2月25日大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5年3月31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规范开发区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开发区内从事管理、投资、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开发区应当以发展工业,利用外资,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开发区的规划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 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对开发区实施管理。
  第六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为投资者、生产经营者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七条 鼓励国(境)内外组织或者个人,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内投资兴办企业、事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第八条 投资者在开发区内的投资、财产、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保护。
          第二章 行政管理与服务
  第九条 开发区管委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开发区的各项行政管理规定,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在开发区的贯彻实施;
  (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激励、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
  (三)编制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
  (四)按规定权限审批或者核准投资者在开发区的投资项目;
  (五)负责开发区的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商务、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等工作;
  (六)兴办开发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传媒等社会公益事业;
  (七)开发区的财政预算、决算和国有资产的管理;
  (八)开发区内的街道工作;
  (九)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人员出国(境)的审核;
  (十)对省、市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派出机构或者分支机构实行双重领导;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开发区财政预算、决算实行计划单列管理。
  第十一条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省、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和发展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编制限额内设置必要的内设机构。
  开发区管委会实行主任负责制。
  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实行聘任、聘用制。
  第十二条 开发区内实行政务限时办理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办理的审批事项,符合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5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个工作日,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开发区外行政执法部门对开发区内企业进行检查,应当与开发区管委会取得联系,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积极给予配合。
  开发区内企业应当接受开发区管委会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开发区内企业依法年检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组织进行。
  第十五条 开发区管委会及派出机构对入区企业应当实行“一个窗口”服务。
  第十六条 开发区管委会及派出机构应当依据《大同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实行政务公开制度。
  第十七条 开发区管委会对涉及开发区长远发展和公众利益等的重大事项应当实行民主决策制度。
         第三章 资金、技术与项目引进
  第十八条 鼓励国(境)内外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联合等方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工业、商业、贸易、旅游、服务等项目。
  第十九条 开发区优先引进下列项目:
  (一)属于国家或者地方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
  (二)有利于国内某个行业或者产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
  (三)对国内企业技术改造或者产品更新换代有明显促进作用的;
  (四)其产品能外销或者替代进口的;
  (五)有利于本地资源综合利用的。
  第二十条 开发区不得引进下列项目:
  (一)污染环境并且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
  (二)国家淘汰的;
  (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
  第二十一条 经开发区管委会批准的建设项目,应当按规定期限开工建设。
  第二十二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建立会计、统计制度。
  第二十三条 开发区内的企业停业,应当向开发区有关管理机构申报,办理相关手续;不再复业的,应当依法办理终止手续;破产的企业,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土地征收或者征用与开发利用
  第二十四条 开发区内经依法征收或者征用的土地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开发区内的土地收益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应当按照规定用于开发区的土地开发和整理。
  第二十五条 开发区建设征用集体土地,应当按照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项目的建设,应当优先保证用地指标,优先办理用地手续。
  第二十七条 开发区内依法征收或者征用的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第五章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八条 开发区应当发展城乡统筹的劳动就业介绍机构、职业培训机构和再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录用员工及职业培训提供服务,为开发区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
  第二十九条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录用员工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
  第三十条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 开发区内企业应当执行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监督实施失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市的有关规定为其员工参加社会保险。
  第三十三条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有关规定,负责区内企业、事业单位人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申报和加强人才引进、人才交流、劳动工资及劳动力市场管理等工作。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应当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开发区内企业、事业单位发生违反劳动、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土地、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修订金融保险企业有关外币业务财务制度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修订金融保险企业有关外币业务财务制度的通知
1995年9月15日,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华夏银行:
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后,金融、保险企业外币业务有关财务问题的处理已有很大变化,为规范金融保险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外币业务的财务制度,现对1993年颁发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第十章第七十七条作如下修订:
第七十七条 企业各种外币项目的期末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合为记帐本位币金额。其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原帐面记帐本位币金额的差额部分,区分如下情况分别加以处理。
1.企业为开办外汇业务用人民币购买和财政部核拨的作为外汇资本管理的外汇营运资金,其折合的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原帐面记帐本位币金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金。
2.除上述第一款规定之外,企业外汇买卖、外币兑换等外汇业务的期末余额,折合的记帐本位币金额与原帐面记帐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
3.企业当期外汇利润及境外机构税后利润按规定上缴的所得税或利润,应按决算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计征;企业实际上交时由于汇率不同而产生的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4.企业不得因汇率变化而调整实收资本的帐面余额。
本通知自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195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58年国家预算及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195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58年国家预算及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根据预算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原则批准1957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修正批准1958年国家预算和李先念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5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5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大会批准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和薄一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
大会认为1957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良好的,即总收入为307.02亿元,总支出为305.49亿元,收入多于支出1.53亿元。大会对1957年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表示满意。这个预算的实现不仅支持了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超额完成,而且为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大会授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57年国家决算编成以后,予以审查批准。
大会同意1958年的国家预算。这个预算的总收入为331.98亿元,总支出为331.98亿元,收支平衡。大会认为1958年的国家预算,是一个积极而又可靠的预算。大会授权国务院根据预算执行情况的变化,在每个季度对国家预算的各项收支数字,及时地进行一次调整,并且在八、九月间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关于预算调整的情况,由国务院在一定的时期,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大会认为1957年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的结果所获得的巨大成绩,是同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所倡导的而为全国人民所热烈支持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胜利分不开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推动了生产建设的高涨,并且使增产节约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目前我国的国内形势,对于1958年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的完成,比1957年的条件更为有利。在整风运动深入开展的基础上,一个争取实现大跃进的生产建设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着。我国未来的光辉灿烂的建设远景,激发了全国人民朝气蓬勃的革命干劲,而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巨大胜利,又增强了我国人民对于完成今后建设任务的无限信心。为了在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上赶上或者超过英国,为了提前实现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四十条,广大的人民群众,正在热烈地展开社会主义大竞赛,人人争先恐后,决心要在建设事业中多贡献一分力量。同时,国际上和平的力量日益压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力量和我国政府所一贯执行的为和平而努力的正确的外交政策,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大会深信,在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有利形势下,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民整风运动、增产节约运动和反浪费斗争的深入开展,只要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集中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1958年国家预算,就一定能够完成和超额完成1958年度国民经济计划。
大会认为,全国各部门、各地方、各企业和各事业单位,都应当适应目前的新形势,根据本次会议批准的1958年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广泛地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讨论,制定本部门、本地方、本企业和本事业单位的增产节约计划,使国家预算和国家计划同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成为群众的自觉的行动。全国各族人民应当鼓起干劲,力争上游,为争取1958年国家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的顺利实现而奋斗,为争取1958年国民经济新的跃进和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创立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