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5 11:58:02   浏览:932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

省政府令第54号


  现发布《浙江省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长 万学远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条 为加强标准化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发展标准化事业应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标准化事业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三条 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省的标准化工作,并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
  市(地)、县(市、区)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方针、政策;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工作规划、计划;
  (三)组织实施标准,并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四)负责受理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
  (五)指导同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协调和处理有关标准化工作事宜;
  (六)组织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培训;
  (七)承担上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四条 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全省本部门、本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并按照《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
  市(地)、县(市、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方针、政策;
  (二)组织本部门、本行业实施标准,并按计划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三)受理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
  (四)组织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培训。
  第五条 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置标准化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标准化人员,统一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方针、政策,实施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企业标准化工作应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六条 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的下列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一)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二)药品、兽药、农(林)药的品种、规格、质量、检验、包装、贮存、运输和使用方法及生产、储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食品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的卫生要求;
  (四)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要求,环境保护中各项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质量要求;
  (五)地方能源开发、利用管理、能源监测、检验、计算方法,能源消耗定额,耗能设备的经济运行等节能技术要求以及节能产品的评价确认方法等要求;
  (六)农、林、牧、渔业产品(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检验、包装、储运以及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要求;
  (七)企业生产过程(含工程建设)中的劳动安全、卫生、定额等要求;
  (八)地方信息管理和信息传递中的术语、符号、代号、格式等技术要求;
  (九)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
  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本省强制性地方标准代号为“DB33/”;本省推荐性地方标准代号为“DB33/T”。
  第七条 地方标准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制计划,组织制订、审批、编号和发布;药品、兽药、农(林)药、饲料、农作物种子、种畜禽、动物卫生、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的地方标准,分别由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订、审批,报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编号、发布;农业标准规范由县级以上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后,应按国家规定办理备案。
  第八条 地方标准应由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标准草拟和标准草案的审查工作。未组成专业标准化委员会的,应由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组织生产、使用、科研、学术团体等有关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草拟标准和参加标准草案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九条 地方标准应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五年。
  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第十条 地方标准统一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出版、发行。
  第十一条 企业标准是对需要在本企业范围内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
  (一)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的产品标准;
  (二)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产品标准;
  (三)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
  (四)工艺、工装、原材料、半成品和方法标准;
  (五)生产、经营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企业产品标准代号为“Q/”。
  第十二条 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企业的产品标准须经本企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审查,并应充分听取使用单位、科研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意见。企业标准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并对其实施结果负责。
  第十三条 企业新产品投产鉴定前应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应在批准发布后三十日内办理备案。该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和质量仲裁以备案标准文本为准。
  对试产(销)的产品,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试行标准,并在产品或包装上标明“试制品”。
  第十四条 企业产品标准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外,应按企业的隶属关系报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在我省的企业,其企业产品标准,应同时报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办法,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五条 企业产品标准应定期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企业的产品标准复审后,应及时向受理备案部门报告复审结果。修订后的企业产品标准,应重新办理备案。
  第十六条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属科技成果。对技术先进、标准编写水平高,取得显著效益的,有关部门应根据科技进步奖励条例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 从事科研、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工程、装置不能验收。
  企业生产的产品采用推荐性标准的,应自我声明,并严格执行。
  第十八条 经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和自我声明采用的推荐性标准在本企业应强制执行。企业应按标准组织产品生产和检验,并应在产品或其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代号、编号、名称。
  第十九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约定。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时,属于我国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没有相应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应有企业产品标准,并已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应当贯彻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完善增值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定

财政部


关于完善增值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定
财政部



(注: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四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出的《执行<关于完善增值税征税办法的若干规定>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规定:“一、《若干规定》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执行。但关于改进委托加工产品和自产自用产品征税办法的规定,以及对进口的地毯、农具和机动船舶改按调
整后的税率征税,从一九八七年五月一日起执行。二、统一执行《若干规定》后,钢坯、钢材的扣除项目及其金额和扣除税率,暂仍按原规定的办法办理。三、从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改按新税率执行后,对农业机具暂按应纳税额减征20%;用于生产机器机械的铸锻件,暂按应纳税额减
征50%;电子原器件仍暂按12%的税率征税,其他电子产品恢复按14%的规定税率征税。”)
一、增值税的税目、税率,依照本规定所附的调整后的《增值税税目税率表》执行。
二、增值税应纳税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应纳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税率-扣除税额
三、扣除税额,按照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所规定的扣除项目及其金额和扣除税率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扣除税额=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
四、扣除项目,是指为生产应纳增值税产品(以下简称“应税产品”)所耗用的外购的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和为生产应税产品所支付的委托加工费。
扣除项目的金额,是指扣除项目的实际采购成本和实际支付的委托加工费金额。
五、扣除项目的扣除税率如下:
(一)化学纤维、毛纺织品(不包括地毯毛纱)、其他纺织品、日用机械、日用电器、电子产品、机器机械零部件,按照本通知所附的《增值税税目税率表》中规定的税率计算扣除税额。
(二)其他扣除项目,一律按照14%的税率计算扣除税额。
六、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具体计算,依照本规定所附的《增值税计算办法》执行。
七、纳税人以自己生产的应税产品,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应税产品的,不纳税;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非增值税产品或用于对外提供劳务,以及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和生活福利设施等非生产项目的,无论是商品产品还是非商品产品,均应视同销售纳税。
八、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委托加工的应税产品,由委托方纳税。消费者个人委托加工的应税产品是否纳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工业企业委托加工的应税产品,凭委托方所在县(市)税务机关的证明,收回后视同自制产品办理。其他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消费者个人委托加工的产品,其应纳税额一律于委托方提货时,由受托方代收代缴,如委托加工的产品收回后用于本企业连续生产应税产品的,凡是已由
受托方代收代缴的产品税或增值税,均准予扣除。
对属于代收代缴税款的委托加工的应税产品,应按照受托方同类产品的销售价格计算纳税。没有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按照组成计税价格计算纳税。组成计税价格的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利润-材料成本和加
工费的扣除税额)÷(1-增值税税率)
九、纳税人将已计入扣除税额的外购扣除项目转让、销售或用于生产非增值税产品和非生产项目以及用于对外提供劳务的,其已计算扣除的税额,应按照规定的扣除税率计算补缴。
纳税人将委托加工的产品转让、销售或用于生产非增值税产品和非生产项目以及用于对外提供劳务的,委托加工产品所支付的加工费的应扣税额和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产品税、增值税,如果已按规定计入扣除税额,应计算补缴已扣除税额。
十、纳税人销售应税产品(包括到外地自销或委托外地代销产品),除财政部另有规定者外,均应在纳税人的核算地缴纳增值税。
增值税税目税率表
──────────────┬─────┬─────────────────────
税 目 │税率(%)│ 征 收 范 围
──────────────┼─────┼─────────────────────
1.化学纤维 │ 14 │ 指人造和合成的化学短纤维、化学纤维
│ │长丝。
──────────────┼─────┼────────────────────
2.纺织品 │ │
(1)毛纺织品 │ │
│ │ 指毛条、毛纱、毛线(包括纯毛纱、
│ │线,毛型纯化纤纱、线,毛或毛型化纤与
│ │其他纤维混纺纱、线)、以及用毛条、毛
│ │纱、毛线生产的机织品、针织品、纺织复
│ │制品和无纺织品,包括本色织品、色织
│ │品、印染品。
毛条 │ 14 │ 指纯毛毛条、毛型纯化纤毛条、毛或毛
│ │型化纤与其他纤维混纺毛条。
毛针织品、毛复制 │ │ 指用毛条、毛纱、毛线生产的毛针织品、
品、人造皮毛 │ 20 │毛复制品、人造皮毛和用毛条、毛纱、毛线
│ │同棉纱、棉型化纤纱、麻纱、蚕丝或化学纤
│ │维交织的毛针织品、毛复制品、人造皮毛。
其他毛纺织品 │ 23 │ 指毛纱、毛线和用毛条、毛纱、毛线生产
│ │的织品以及用毛条、毛纱、毛线同棉纱、棉
│ │型化纤纱、麻纱、蚕丝或化学纤维交织的织
│ │品,不包括毛针织品、毛复制品,人造皮毛。
(2)其他纺织品 │ 14 │ 指棉条、麻条、棉纱、棉型化纤纱、麻纱、
│ │蚕丝,以及用棉条、麻条、棉纱、棉型化纤
│ │纱、麻纱、蚕丝或化学纤维(不包括毛型化
│ │纤)生产的机织品、针织品、纺织复制品、
│ │无纺织品,包括本色织品、色织品、印染品。
──────────────┼─────┼─────────────────────
3.服装 │ │
(1)毛料服装 │ 20 │ 指用毛纺织品生产的服装,不包括针织
│ │服装。
(2)其他服装 │ 14 │ 指用其他纺织品、皮革生产的服装,不
│ │包括针织服装。
──────────────┼─────┼─────────────────────
4.地毯 │ 14 │ 指地毯、壁毯和挂毯。
──────────────┼─────┼─────────────────────
5.搪瓷制品 │ 20 │
──────────────┼─────┼─────────────────────
6.玻璃保温容器 │ │
(1)竹壳、塑料壳、 │ │
漏孔金属壳保温瓶 │ 14 │
(2)其他玻璃保温容器 │ 20 │ 指除列举的竹壳、塑料壳、漏孔金属壳
│ │保温瓶以外的其他各种玻璃保温容器
──────────────┼─────┼─────────────────────
7.药品 │ 14 │
──────────────┴─────┴─────────────────────
续表一
──────────────┬─────┬─────────────────────
8.日用机械 │ │
(1)机械手表、秒表 │ 43 │ 包括:成套零部件、整机芯。
(2)怀表 │ 14 │
(3)电子钟、表 │ 14 │
(4)机械钟 │ 20 │ 包括:成套零部件、整机芯。
(5)自行车 │ 20 │ 包括:成套零部件。
(6)缝纫机 │ 14 │
(7)照相机 │ 14 │
(8)日用机械零部件 │ 14 │
9.日用电器 │ │
(1)电冰箱 │ 14 │
(2)电风扇 │ 20 │ 包括:成套零部件。
(3)洗衣机 │ 14 │
(4)吸尘器 │ 14 │
(5)空调器 │ 14 │
(6)电热器具 │ 14 │
(7)灯泡 │ │
100瓦以下普通 │ │
白炽灯泡 │ 14 │
其他灯泡、灯管 │ 20 │
(8)其他日用电器 │ 14 │
(9)日用电器零部件 │ 14 │
10.电子产品 │ │
(1)电视机 │ 16 │ 包括: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2)录像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3)电子计算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4)录音机、放音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5)收音机、扩音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6)唱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7)电话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8)电子游戏机 │ 16 │ 成套散件和成套部件。
(9)其他电子产品 │ 14 │
(10)电子产品零部件 │ 14 │ 包括:电子元器件。
11.机器机械 │ │
(1)机动船舶 │ 12 │
(2)农业机具 │ 12 │
(3)其他机器机械 │ 14 │
(4)机器机械零部件 │ 14 │
12.钢坯 │ 8 │
13.钢材 │ 14 │
──────────────┴─────┴─────────────────────

增值税计算办法

海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海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5年11月10日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1995年12月29日海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1996年1月25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国家和省有关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产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是对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市各级公安部门负责对行驶的机动车辆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市各级交通、城建、工业、文化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对环境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市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等有关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超标准排放环境噪声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不受噪声污染的义务,有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举报信箱,接受群众的监督和举报。
第八条 对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维护城市环境安静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九条 凡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申报登记拥有的排放噪声设备、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噪声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并提供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
第十条 凡从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对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必须采取隔声、消声、吸声等有效控制措施,使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
噪声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必须限期治理。属市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污染严重经治理仍达不到标准的,由市人民政府分别情况,责令其关、停、并、转或者迁移噪声源。在迁移前,应当控制作业时间,十二时到十四时、二十三时到
次日六时不得生产。确因生产工艺必须连续生产的,应当与受污染的单位、居民和居民组织协商,达成协议,经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批准,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防治噪声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设项目投产前,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检验合格。
违反前款规定,责令建设项目停止使用,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的各种产生噪声的产品,必须符合该产品的国家噪声排放标准,并取得当地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签发的合格证书。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注明噪声指标。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和销售超过环境噪声控制标准的产品。
违反本条第一、二款规定,责令停止生产和销售,并对责任人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三条 建筑施工单位使用打桩机、搅拌机、挖掘机、卷扬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防噪措施。
除紧急抢险、抢修以及为保证城市主要道路畅通必须进行施工外,任何单位不得在十二时到十四时、二十三时至次日六时从事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建筑施工作业。
违反本条第一、二款规定,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 禁止在居民住宅区、医院、学校、机关和宾馆及其周围使用电钻、电锯、电刨等高噪声设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临时装修的,不得在十二时至十四时、二十三时至次日六时使用,其余时间确因需要连续使用必须报市经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隔声或消声措
施。
违反前款规定,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在市区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整车噪声不得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
不符合噪声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辆,公安部门不得发给行车执照,不得办理年审手续。
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各种机动车辆在市区行驶时,禁止鸣喇叭。
违反前款规定,处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经批准装有警报器的消防、警备、抢险、救护等特种车辆,必须按照公安部门的规定使用警报器。非执行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
违反前款规定,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凡进入市区水域的各类机动船舶,应当按照船舶安全航行的有关规定使用声响信号,禁止使用高音、怪音喇叭。
违反前款规定,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区域以及疗养区、风景名胜区,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
违反前款规定,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室外架设使用广播喇叭。车站、码头、学校等单位确因需要经批准架设使用的,应当按照批准的范围,控制音量和播音时间,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违反前款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禁止从事商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单位和个人在市区使用音响设备发出高大声响招揽生意。
违反前款规定,责令停止使用,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文化娱乐、体育场所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的防治噪声污染措施,使周围地区的环境噪声符合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禁止外引喇叭招引顾客。
违反前款规定,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禁止任何人在居民住宅区使用高音喇叭、聚众大声喧哗或者敲击器具。
家庭使用的音响等电器设备,必须控制音量,不得对周围生活环境造成噪声污染。
违反本条第一、二款规定,责令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者,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 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有权对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和个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五条 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实施处罚时应当出示证件,开具由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的票据。在现场处罚时,必须有两名以上监督管理人员。
罚款收入上缴市财政,用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六条 市环境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
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对治安管理处罚不服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