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16:52:04   浏览:93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十政发[1998]7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
  《十堰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八日

             十堰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爱国卫生运动是由政府组织,地方负责,全民参与,增强社会卫生意识,提高
环境质量,生活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为目的的群众性、社会性活动。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
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地区爱国卫生发展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爱国卫生运
动委员会单位分工负责制,使爱国卫生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 政府各有关行政机关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加强爱国卫生工作行政管理活动。
  第五条 参加爱国卫生运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 职责与机构
  第七条 爱国卫生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展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卫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除害防
病工作;
  (二)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
  (三)开展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卫生污染和各种职业性危害的防治工作;
  (四)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五)开展其他爱国卫生工作的各项活动。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爱国卫生工作政策,制定规划、措施;
  (二)指导、检查爱国卫生和疾病防治工作;
  (三)宣传组织全社会成员参加爱国卫生活动;
  (四)进行社会卫生监督、效果评价,制定各项卫生检查评比标准、办法,组织开展检查
评比活动,进行表彰命名;
  (五)完成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爱国卫生工作任务。
  县(市)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处理爱国卫生工作日常事务。
  第九条 机关、团体、学校、街道、企业事业、部队等单位均应设立爱国卫生组织,在
本地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负责开展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三章 制度与管理
  第十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其目标纳入本地区、本单位的目标管理内容。
  第十一条 城市、城镇应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城镇活动。
  农村应开展以改善饮水卫生条件、修建卫生厕所和搞好环境卫生为重点的卫生乡、村建
设活动。
  第十二条 在全市实行如下爱国卫生制度:
  (一)每年4月为爱国卫生月,重点解决社会卫生的突出问题;
  (二)城市、城镇各单位实行门前清扫保洁、绿化、美化、清除垃圾污物制度,逐步禁止
“白色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三)提倡建立卫生劳动日制度,每周星期五下午为卫生劳动日。
  第十三条 个人和单位都应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搞好室内卫生和规定范围内的室
外环境卫生。
  每个公民都应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禁止随地吐痰、便溺、乱扔垃圾、烟头、纸屑、果皮
(壳)。
  第十四条 车站、医院、商店、影剧院、大礼堂等公共场所除专设地点外禁止吸烟。禁
止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少儿活动中心等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内吸烟。
  禁止吸烟场所应设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
  第十五条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定期组织辖区内的单位和居民进
行杀灭老鼠、苍蝇、蚊子、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活动,消灭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
  单位和居民应参加杀灭各种病媒生物活动。
  第十六条 市区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严格限制养犬,养犬应按规定到公安部门登记,
定期持卡到有关部门注射疫苗。
  第十七条 严格管理灭鼠药物和杀灭病媒生物药品。凡在十堰市辖区内经营灭鼠药物如
杀灭病媒生物药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禁止生产、销售没有标明批准文号、商标,使用说明、出厂和有效日期、厂名、厂址的
灭鼠药物及杀灭病媒生物的药品。
  第十八条 建立和完善各级健康教育、宣传网络,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卫生宣
传和健康教育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均应按国家和省规定的教学计划开设健康教育课,托幼、少儿机构应当开
展卫生保健常识教育。
  新闻出版、报纸、广播电影电视、文化等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做好爱要卫生宣传工作。
  个人和单位都应接受和参加健康教育活动。

                第四章 检查和监督
  第十九条 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组织对本辖区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应制定计划。各地区每年定期进行综合性卫生检查。
  第二十条 县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聘任爱国卫生监督员,监督员由各级爱国卫生运
动委员会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进行聘任。
  第二十一条 爱国卫生监督员的职责:
  (一)开展本辖区爱国卫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二)参与调查处理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应设立爱国卫生检查员,协助爱国卫
生监督员进行工作。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或向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对开展爱国卫生活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成绩显
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在开展爱国卫生工作中成绩特别突出,贡献巨大的单位和个人,可按国家和省有关规
定申报,由本级或上级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撤销爱国卫生荣誉称号:
  (一)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称号的;
  (二)卫生质量明显下降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和第十五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
  违反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并按有
关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的,依照十政办发[1998]
93号文件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应立即就地封存、处理,并按有关法规对
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法律法规规定有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关进行处罚,
行政执法机关不依法处理的,县以上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督促该机关依法处理;对拒不依
法执法的行政机关,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提请本级政府或该机关的上级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拒绝、阻碍爱国卫生监督员依法执行公务构成危害社会治安的,由公安机关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依法处罚。
  第三十一条 爱国卫生监督员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爱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中,
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借机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
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
行。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银发[1998]190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各城市合作银行由当地人民银行转发):
为促进住房消费,支持住房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银行信贷资产结构,我行对《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可在所有城镇办理。
二、个人住房贷款限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和城市居民修、建自用住房,不得用于购买豪华住房。
三、各家银行要认真组织学习《办法》,加强对此项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对《办法》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并报人民银行总行信贷管理司。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支持城镇居民购买自用普通住房,规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维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贷款通则》,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个人住房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贷款人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时,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有权依法处理其抵押物或质物,或由保证人承担偿还本息的连带责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商业银行和住房储蓄银行。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四条 贷款对象应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第五条 借款人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
二、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信用良好,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三、具有购买住房的合同或协议;
四、无住房补贴的以不低于所购住房全部价款的30%作为购房的首期付款;有住房补贴的以个人承担部分的30%作为购房的首期付款;
五、有贷款人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保证人;
六、贷款人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借款人应向贷款人提供下列资料:
一、身份证件(指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和其他有效居留证件);
二、有关借款人家庭稳定的经济收入的证明;
三、符合规定的购买住房合同意向书、协议或其他批准文件;
四、抵押物或质物清单、权属证明以及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有权部门出具的抵押物估价证明;保证人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文件和保证人资信证明;
五、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需持有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
六、贷款人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资料。

第三章 贷款程序
第七条 借款人应直接向贷款人提出借款申请。贷款人自收到贷款申请及符合要求的资料之日起,应在三周内向借款人正式答复。贷款人审查同意后,按照《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向借款人发放住房贷款。
第八条 贷款人发放贷款的数额,不得大于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的拟购买住房的价值。
第九条 申请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住房的,在借款申请批准后,按借款合同约定的时间,由贷款人以转帐方式将资金划转到售房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帐户。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不得超过借款家庭成员退休年龄内所交纳住房公积金数额的2倍。

第四章 贷款期限与利率
第十条 贷款人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20年。
第十一条 借款人应与贷款银行制定还本付息计划,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实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随本清;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月归还贷款本息。
第十二条 用信贷资金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按法定贷款利率(不含浮动)减档执行。即,贷款期限为1年期以下(含1年)的,执行半年以下(含半年)法定贷款利率;期限为1至3年(含3年)的,执行6个月至1年期(含1年)法定贷款利率;期限为3至5年(含5年)的,执行1至3年期(含3年)法定贷款利率;期限为5至10年(含10年)的,执行3至5年(含5年)法定贷款利率;期限为10年以上的,在3至5年(含5年)法定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5%。
第十三条 用住房公积金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在3个月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基础上加点执行。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的,加1.8个百分点;期限为3至5年(含5年)的,加2.16个百分点;期限为5至10年(含10年)的,加2.34个百分点;期限为10至15年(含15年)的,加2.88个百分点;期限为15年至20年(含20年)的,加3.42个百分点。
第十四条 个人住房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实行合同利率,遇法定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遇法定利率调整,于下年初开始,按相应利率档次执行新的利率规定。

第五章 抵押
第十五条 贷款抵押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不得用于贷款抵押。
第十六条 借款人以所购自用住房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必须将住房价值全额用于贷款抵押。
第十七条 以房地产作抵押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签订书面抵押合同,并于放款前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抵押合同的有关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确定。
第十八条 借款人对设定抵押的财产在抵押期内必须妥善保管,负有维修、保养、保证完好无损的责任,并随时接受贷款人的监督检查。对设定的抵押物,在抵押期届满之前,贷款人不得擅自处分。
第十九条 抵押期间,未经贷款人同意,抵押人不得将抵押物再次抵押或出租、转让、变卖、馈赠。
第二十条 抵押合同自抵押物登记之日起生效,至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时终止。抵押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按合同的约定,解除设定的抵押权。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解除抵押权时,应到原登记部门办理抵押注销登记手续。

第六章 质押和保证
第二十一条 采取质押方式的,出质人和质权人必须签订书面质押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应当办理登记手续。质押合同的有关内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执行。生效日期按第七十六条至第七十九条的规定执行。质押合同至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时终止。
第二十二条 对设定的质物,在质押期届满之前,贷款人不得擅自处分。质押期间,质物如有损坏、遗失,贷款人应承担责任并负责赔偿。
第二十三条 借款人不能足额提供抵押(质押)时,应有贷款人认可的第三方提供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保证人是法人的,必须具有代为偿还全部贷款本息的能力,且在银行开立有存款帐户。保证人为自然人的,必须有固定经济来源,具有足够代偿能力,并且在贷款银行存有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第二十四条 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保证人发生变更的,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担保手续,未经贷款人认可,原保证合同不得撤销。

第七章 房屋保险
第二十五条 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借款人需在合同签订前办理房屋保险或委托贷款人代办有关保险手续。抵押期内,保险单由贷款人保管。
第二十六条 抵押期内,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在保险期内,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因借款人过错的毁损,由借款人负全部责任。

第八章 借款合同的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七条 借款合同需要变更的,必须经借贷双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签订变更协议。
第二十八条 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财产合法继承人继续履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
第二十九条 保证人失去担保资格和能力,或发生合并、分立或破产时,借款人应变更保证人并重新办理担保手续。
第三十条 抵押人或出质人按合同规定偿还全部贷款本息后,抵押物或质物返还抵押人或出质人,借款合同终止。

第九章 抵押物或质物的处分
第三十一条 借款人在还款期限内死亡、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或其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拒绝履行借款合同的,贷款人有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处分抵押物或质物。
第三十二条 处分抵押物或质物,其价款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其价款超过应偿还部分,贷款人应退还抵押人或出质人。
第三十三条 拍卖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得的价款,在依法缴纳相当于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款项后,抵押权人有优先受偿权。
第三十四条 借款合同发生纠纷时,借贷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依法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五条 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贷款人按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的有关规定,对借款人追究违约责任:
一、借款人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
二、借款人提供虚假文件或资料,已经或可能造成贷款损失的;
三、未经贷款人同意,借款人将设定抵押权或质押权财产或权益拆迁、出售、转让、赠与或重复抵押的;
四、借款人擅自改变贷款用途,挪用贷款的;
五、借款人拒绝或阻挠贷款人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
六、借款人与其他法人或经济组织签订有损贷款人权益的合同或协议的;
七、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或丧失承担连带责任能力,抵押物因意外损毁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质物明显减少影响贷款人实现质权,而借款人未按要求落实新保证或新抵押(质押)的。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个人住房贷款不得用于购买豪华住房。城镇居民修房、自建住房贷款,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贷款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1991年5月11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1991年7月24日贵州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自治机关和其他地方国家机关
第三章 经济建设
第四章 财政管理
第五章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设在都濡镇。
第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县的遵守和执行;把国家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予的各项任务。
第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县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本县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本县实际情况的,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报请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自治县的各项建设享受上级国家机关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优惠照顾。
第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倡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县内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县内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在处理涉及他们的特殊问题时,必须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妥善解决。
第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公民享有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教育他们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保护各民族家庭、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婚姻自由,禁止近亲结婚,禁止重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破坏婚姻自由的行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保护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国外侨胞、归侨和侨眷在本县的合法权益。
第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县各民族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自治县境内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对各民族公民的国防意识教育,依法做好征兵、退伍军人安置和优抚工作,加强民兵建设,支持驻县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完成执勤任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单位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公安、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树立和发扬助人为乐、尊老爱幼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对全县各民族人民进行理想、道德、文化、纪律、法制和民族政策的教育,不断提高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
和科学文化水平。
第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带领全县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把务川建设成为民族团结、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民族
自治地方。

第二章 自治机关和其他地方国家机关
第十一条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仡佬族、苗族和其他民族的代表名额和比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和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确定。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仡佬族和苗族的公民所占比例应不低于半数,并且应当有仡佬族、苗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必要的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自治县县长由仡佬族或者苗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中,仡佬族和苗族的公民应不低于半数。
自治县人民政府实行县长负责制。
第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上级国家机关规定的总编制内,自主地安排和调剂各部门的编制员额。在上级国家机关下达的招工、招干指标内,报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从农业人口中择优定向定点招收适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员。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抓好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廉政方面的法规和制度,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建设好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从本县各民族中特别是从各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优惠措施,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治县的建设事业。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逐步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管理、使用的制度,发扬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逐步改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四条 自治县境内其他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具备条件的,可建立民族乡。民族乡的乡长,由建立民族乡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自治县国家机关的有关民族乡的决定、决议、命令和指示,应适合民族乡的实际情况。对民族乡的经济文化建设,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应予以扶持。
第十五条 自治县人民法院和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是自治县的国家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
自治县人民法院和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对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自治县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监督;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受上级人民检察院的领导。
第十六条 自治县人民法院和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应当有仡佬族或者苗族的公民担任院长或副院长、检察长或副检察长。

自治县人民法院和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中,应当有仡佬族、苗族的公民。

第三章 经济建设
第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本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自治县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第十八条 自治县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重点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加速发展能源交通,搞活商品流通,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
稳定、协调地发展。
第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坚持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并对它们加强引导、监督和管理,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二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努力开展横向经济技术联合,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外地经济组织或个人特别是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和国外侨胞、归侨及侨眷来县独资、合资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并给予优惠照顾。
第二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自筹资金、国家贷款、上级拨款、引进外资等情况,自主安排本县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
第二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土地的保护和管理,严禁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土地所有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农业生产用地擅自改作非农业生产用地。对非法转让和荒弃的
承包地,发包单位有权收回转包。
第二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水土保持,有计划地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严禁在禁垦的区域和陡坡开荒,严禁毁林、毁草场开荒。
第二十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鼓励农民投资、投劳,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引导和扶持农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积极建设和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商品生产基地。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大力改革耕作制度,提高耕作技术,增强地力,防治病虫害,推广优良品种、先进农机具和先进的经营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二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好现有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和配套工作,有计划地兴建水利工程;鼓励和帮助农民积极兴修水利工程,并保护其合法权益。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和水利设施的管理,建立健全用水制度,实行依法用水、科学用水和有偿供水,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效益,严禁一切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不断完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确定林地、森林和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长期不变。国有山林归国家所有;集体山林归集体所有;个人在自留山、自留地和房前屋后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集体、联户、个人承包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植树造林,其种植的林木归集体、联户或
个人所有。个人所有的林木,允许继承、有偿转让或依法自主处理。如遇林地、林木权属发生争议时,在未解决争议以前,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第二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照上级国家机关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林业建设规划,推行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组织各民族人民义务植树,重点营造用材林,积极发展经济林、薪炭林,大力搞好封山育林;扶持和鼓励集体、联户或个人承包荒山、荒坡植树造林,有计划地兴办林场,提高森林覆盖率。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筹集林业发展资金,逐步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征收的育林基金、更新改造基金和林政管理费,重点用于造林和护林。
第二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依法治林,加强林政管理,引导和支持各民族群众制定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的村规民约,严禁乱砍滥伐和其他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切实防止山林火灾,防治森林病虫害。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年消耗量必须低于年生长量的原则下,坚持按计划采伐和凭证采伐,严禁超计划采伐和计划外采伐。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对母树林木、环境保护林木、风景林木和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采伐和猎捕。
第二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确定县境内草场、草山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逐步完善草场、草山的经营管理体制,采取谁种草谁使用、允许在以牧为主的地区的畜牧业户以畜产品代纳农业税等措施,鼓励和扶持联户、个人承包荒山种草及更新现有草地、草场,有计划地营造和发展
人工草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在以牧为主的高寒地区工作的科技人员及干部给予特殊优惠照顾,鼓励他们为畜牧业的发展作贡献。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建立和完善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搞好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草种栽培、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与销售,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第三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对水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积极发展淡水养鱼,严禁毒鱼、炸鱼等一切破坏水产资源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开发利用本县的水能资源,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在国家扶持下,有计划地建设以洪渡河流域为主的多级水电站;采取谁建电站谁受益的办法,鼓励集体和个人集资兴办小型水电站。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对电力经营部门和电力设施的管理,实行有偿用电,严禁破坏电力设施和违章用电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有计划地发展以加工、能源、建材等为主的地方工业,逐步提高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隶属于本县的企业、事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同意,不得改变其隶属关系。
第三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营企业中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法,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企业经营管理责任制,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帮助企业搞好经营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十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指导、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依照国家规定,对开发性的乡镇企业在信贷、税收上给予照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乡镇企业的财产,不得任意改变其所有制性质和隶属关系。
第三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严禁乱挖滥采及其他一切破坏矿产资源的行为,保障国营矿山企业的巩固和发展,指导集体企业依法合理开采。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第三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筹集资金,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以工代赈等办法,加速县内的公路建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路政、运政管理,抓好公路的养护,提高公路质量,改善运输条件,严禁一切破坏交通运输设施的行为。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集体、联户和个人集资修桥筑路,建设山区驿道,发展民间运输。
第三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邮政通信事业,在上级国家机关扶持下,逐步改善邮政电信设施,提高电信普及率;搞好邮政通信设施的维修和管理,严禁一切破坏通信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成分、少环节、有秩序的商品流通体制,充分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主导作用。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发展民族贸易,不断满足各民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自治县的国营商业、供销、医药等企业,享受上级国家机关按照民族贸易政策规定所给予的各项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开发边区集市贸易,加强市场管理,保护各民族群众合法的商品交易,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三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主要的农副产品实行有计划定购,自主地安排利用完成国家计划收购、上调任务以外的工农业产品和其他土特产品,保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物价政策和参照毗邻省、县同类产品的价格,可以调整某些农副产品的收购价和销售价。
第四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充分利用本县的优势资源,努力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在外汇留成及外汇使用等方面,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照顾。
第四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城乡基本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城乡建设规划,建设具有民族特点的城镇和村寨。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章 财政管理
第四十二条 自治县财政是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组成部分。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地调剂财政预算收支,自主地安排使用财政预算收入的超收资金和支出的节余资金,对本县的各项开支标准、定员、定额,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则,结合本县的实际,可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上级财政机关合理核定收入和支出基数的基础上,对收入不敷支出的不足数额,报请上级财政给予补助;收大于支时,按一定几年不变的定额,上缴上级财政。
自治县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按照国家的规定设机动金,预备费在预算中所占比例高于非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县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如因国家经济政策变动、企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变更及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使自治县财政支大于收时,报请上级国家机关给予补助。
自治县的财政享受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和贫困地区的特殊照顾。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结合本县实际,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对干部职工实行生活补贴。
第四十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在包干基数之外给予的各种专项资金和临时性补助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减、截留或挪用,不得用以抵减正常的预算收入。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对计划外资金的管理。
第四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的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扶持的生产项目和有困难的企业,按照税收管理批准权限规定,实行减税或者免税。
第四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建设乡镇一级财政。对乡镇财政实行定收定支定补助、超收分成、短收减支、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
第四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严格执行财政法规,加强审计监督。
第四十八条 自治县的财政年度预决算,须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自治县人民政府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如需部分调整,须报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四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本县的金融工作,支持金融机构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筹集、融通和合理使用资金。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完善其管理制度。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保险事业的发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享受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在金融方面的优惠照顾。

第五章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第五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决定本县的教育发展规划及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和
招生办法。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调整教育结构,普及和巩固初等教育,发展中等教育,逐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兴办民族师范、民族中、小学和民族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重视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扫除文盲,巩固扫盲成果;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五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逐步为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兴办以助学金为主和寄宿为主的公办民族学校,并采取适当放宽招生条件、减免学杂费等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特别是女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和毕业率。
第五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县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设置县、乡镇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强对干部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术水平;培养各民族的初、中级技术人才,推广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科学技术。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积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各民族群众在经费上给予一定补助,努力改善他们的学习条件;对学习成绩优异,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益者给予奖励。
第五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做好教师的在职进修和离职进修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建设一支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善民办教师的生活和福利待遇。
第五十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的平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每年从民族机动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教育事业;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截留、克扣、挪用教育经费。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鼓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个人办学或捐资助学。
第五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制定本县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逐步增加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建立健全各级各类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充分发挥农、林、牧等科学技术机构的指导服务作用,同时注重农村科普协会、农民技术研究会的工作,努力扶持和发展科技示范户、专业户。
第五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积极建立健全各级文化工作机构,改善文化设施,发展广播、电视、电影放映、图书馆等文化事业,积极组织开展有益的群众性的
文化艺术活动,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发展文化事业。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搜集、整理文物古籍,保护革命遗址、名胜古迹和其他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第五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努力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对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能力,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积极发展乡、镇医药卫生事业,逐步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健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变农
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提高各民族人民的健康水平。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饮水卫生,积极改良不符合饮水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医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第五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护和发展动植物中草药资源,重视发挥民间医药人员的作用,允许经过考核合格的个人依法行医,取缔非法行医。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加强对药品、食品和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严禁生产、销售伪劣药品、食品,保护各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
第五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
第六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关心离休退休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老人、残疾人的生活。
第六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逐步改善城乡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活动,发掘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各民族体育人才,增强各民族人民体质。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每年公历11月26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第六十三条 本条例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经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本条例的解释权属于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本条例的修改须经自治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六十四条 自治县境内的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组织、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各民族公民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六十五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的有关条款,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



1991年7月24日